马陵之战,魏武卒遭重创,标志着魏国百年霸业的终结;而齐国凭借这一战的胜利,迅速扩张,坐拥东部霸主的地位。然而,尽管这场决定性的战役让齐国声势大振,主导作战的关键人物——孙膑,却在此后神秘失踪盈鑫惠,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?
孙膑这个号称“神出鬼没”的人物,显然对齐威王做过一些让人咋舌的事情——
他巧妙地指导田忌赛马,帮其逆转乾坤,成功击败齐威王,随后引起了齐威王的注意;又策划了围魏救赵的战略,在桂陵之战中,突破了魏武卒不可战胜的神话,凭此一战,孙膑一举成名。
作为孙武的后代,以及鬼谷子的得意门生,孙膑的智谋和能力不可小觑,齐威王岂能轻易让这样的人才消失于无形?
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孙膑的成败也与田忌的起伏紧密相关——
齐威王的两位核心大臣,一文一武,正是邹忌与田忌,他们犹如齐国政权的支柱。邹忌,文采出众,早年因言辞犀利、通达事理而受到齐威王的宠信,任命为相国;他深谙国家治理之道,善于为齐威王提供谋略,时常通过对比和讽刺来让齐威王反思,如用自己与徐公美的对比来警示君主容易受误导。他不仅聪明,更深得齐威王的信任。
展开剩余73%田忌则完全依赖孙膑的智谋。他们一起翻盘赛马场,先后屡次逆转局势,而在桂陵一战中,田忌带领齐军大胜魏军,也因此成为齐威王的宠臣。
然而,这对“黄金搭档”背后盈鑫惠,潜藏着不同的利益冲突和矛盾。
桂陵之战后,田忌的声誉如日中天,邹忌却心生忌惮。毕竟,邹忌是一位文官,擅长智谋,但不精通军事;在那个以武力为主的战国时代,武将的崛起可能会威胁到他自己的地位。因此,邹忌向齐威王提出不应轻易参战的观点,在围魏救赵的战略上也持保留态度。直到赵国向齐国求援,齐威王才经过一番商议,决心出兵救援。
但是,十多年后,魏惠王却因失望于韩昭侯的不敬,决定出兵讨伐韩国,这让邹忌看到了机会。根据门下谋士公孙的建议,邹忌开始策划另一场战役,想借机通过推举田忌出征魏国来加深自己对齐威王的影响力。
于是,历史的转折点终于到来——
公元前344年,魏惠王在诸侯的簇拥下于逢泽称王,赵国和秦国均派使者恭贺,唯有韩国置身事外。这一举动激怒了魏惠王,他决定出兵伐韩。韩国在背后得到了齐国的支持,齐威王趁机出兵救援。
当时,韩国连战连败,不得不请求齐国援助。齐威王迅速任命田忌为主帅,孙膑为军师,带领齐军出征魏国。魏惠王对此十分愤怒,决定亲自率军反击。庞涓被任命为大将,带领魏军准备全力迎战。
然而,孙膑巧妙地布下了计策,利用假象迷惑魏军。他指示田忌在每次安营时减少炊事,使魏军误以为齐军已经陷入恐慌,进而放松警惕。魏军最终追至马陵道,却中了埋伏,遭遇了齐军的突然袭击。
孙膑预设的战术如同精心设计的陷阱,庞涓完全陷入其中。当魏军误以为齐军撤退时,他们轻装上阵追击,结果被孙膑巧妙设计的包围圈困住。最终,魏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溃败,庞涓也未能幸免,死于齐军的箭雨之下。
这场马陵之战,成为历史上战国时期最经典的一次胜利,齐军不仅斩杀了魏国太子申和名将庞涓,还彻底击溃了魏军的主力。齐国一举从中获益,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东部的霸主地位。
然而,邹忌的险恶用心并未止步于此。他试图借着让田忌出征魏国而陷害他,结果却让田忌的功绩更加显赫。邹忌心生怨气,便设计了更为复杂的计策。
公孙的建议让邹忌开始有了新的谋划——他让手下带着大量金子,假装是田忌的部下在市场上大肆算卦,并故意让这些人被捉拿,带到齐威王面前,制造出田忌行不法之事的假象。
当齐威王得知田忌涉嫌谋反时,立刻派遣使者捉拿他。然而,田忌并未察觉危机,他依然自信满满地回国,直到得知这一消息。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会陷入邹忌的陷阱。
孙膑则早已看透这一切,他对田忌说,当前局势已经无法收回,只能采取激烈的手段解决。孙膑甚至为田忌设计了一个“绝招”,让他在临淄采取强硬手段,直接控制齐王。然而,田忌却认为这只是过于惊险的计谋,觉得自己凭借凯旋归来的功劳,不必采取如此极端的措施。
孙膑深知局势的严峻,决定采取“以退为进”的策略。他故意假装生病,悄悄离开了齐国,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。
田忌依旧未采纳孙膑的忠告,带着军队匆匆返回。然而,齐威王并未放过他盈鑫惠,派出使者迅速捉拿反贼。田忌最终意识到自己陷入了邹忌的阴谋之中,匆忙逃亡,最后流亡楚国,彻底断绝了与齐国的联系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